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学习

塞上秋日胜春潮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0-10-15  阅读数:103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在宁夏调研侧记
 
这已经是他第四次来到宁夏。他惦念着这片土地上的每一片草木,每一寸山河。
此行,面对金色的秋,累累的果,他还怀抱着怎样的期待,又将逢着怎样的感动和惊喜?
9月10日至14日,在全区认真学习贯彻中央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谋划“十二五”规划的关键时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来到宁夏,在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毅和自治区主席王正伟等陪同下,深入固原、中卫、银川、石嘴山的城市乡村,田间地头、车间矿区、机关校园,先后调研了19个单位,与各族各界干部群众共商发展大计。吴邦国还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机关看望了干部职工。
9月14日,吴邦国在听取自治区党委、人大常委会、政府汇报时,对宁夏近年来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他说,这几年是宁夏经济社会发展最好的时期,也是老百姓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
吴邦国指出,当前宁夏的发展已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希望宁夏各族干部群众继续开拓奋进、扎实工作,努力在科学发展的轨道上实现跨越发展、和谐发展。
 
一定要让贫困地区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宁夏南部山区干旱缺水,自然条件恶劣。吴邦国把到宁夏调研的第一站选定在这里。
9月10日上午,从六盘山机场下了飞机,吴邦国立即驱车前往固原市原州区开城镇海沟村。这里居住着251户回族群众,全村人畜饮水困难尚未解决。
吴邦国被闻讯赶来的乡亲们团团围住,簇拥着走进马进仓家的小院。吴邦国和乡亲们在古老的杏树下围桌坐下,吃馓子,拉家常,共同庆祝回族的传统节日开斋节。
吃水从哪里来,孩子在哪里上学?庄稼收成怎么样,外出务工都能做些什么?生产和生活有没有改善?吴邦国问得十分仔细。“这儿山大沟深,又缺水,日子过不到人前头。就盼着能从山沟里搬出去,能自力更生。”乡亲们七嘴八舌地说。
吴邦国对乡亲们说:“由于自然和历史的原因,大家现在生活还比较困难。党和政府会想办法解决大家的问题,相信通过上下共同努力,乡亲们一定能够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近年来,宁夏的全国人大代表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围绕解决水的问题提出了不少建议,包括解决宁夏中南部地区饮水安全问题、发展干旱带高效节水补灌农业、建设马铃薯种薯基地、组织实施生态移民搬迁等。全国人大常委会从充分发挥代表作用、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高度,对这些建议进行重点督办。经过国务院有关部门的认真办理和地方政府的积极配合,群众最为关心的问题正在逐步解决,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吴邦国强调,改善宁夏中南部地区生态环境和基本生存条件,既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又是一项紧迫的民生工程。他要求有关方面继续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争取用3年左右时间基本解决中南部地区城乡居民饮水安全问题,积极推动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搬迁安置,让中南部地区各族群众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
 
宁夏的农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成效,走出了节水高效特色农业的路子
中卫市沙坡头区人均不足1亩地,2005年开始,该市大力发展设施蔬菜,如今,当地群众人均纯收入的47%来自这个产业。
9月11日上午,吴邦国兴致勃勃地走进沙坡头区柔远镇镇靖村的蔬菜大棚,走进乡亲们崭新的生活里。
在村民林天成的西红柿大棚里,嫩得要滴出水来的枝叶间,吴邦国详细询问投入情况,收益多少。“你说一年半可以收回成本,我估计一年就可以收回了。”吴邦国帮林天成算清了增收账,笑得分外开怀。
从大棚里出来,设施农业基地的甬路上已经挤满了人。这些捧着番茄、葡萄、香瓜、彩椒的群众,从四面八方的大棚里赶来,不为别的,就是为了要让中央领导尝一尝咱老百姓亲手种的果菜,分享咱老百姓蜜一样甜的光阴。吴邦国微笑着与乡亲们一一握手。
当天下午,吴邦国又踏进中宁县现代农业供港蔬菜基地的一派繁忙里。得知这里的蔬菜用两天半时间就可以从地头送到香港,吴邦国十分高兴。
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行走,一个基地就是一帧新图。9月13日上午,吴邦国来到位于石嘴山市惠农区的中粮集团番茄种植基地。这里,规模达1.2万亩的膜下滴灌节水示范区年内即将建成,日处理6000吨的番茄加工生产线已经投入生产,项目带动当地农民年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吴邦国还深入到集园艺博览、科技推广、示范培训于一体的宁夏园艺产业园调研,听取科研人员汇报。
吴邦国指出,农业是宁夏经济的基础。作为干旱少雨的内陆省区,发展农业一定要坚持走节水高效特色的路子。经过近年来的积极探索,宁夏节水高效特色农业渐成规模、形成亮点。希望进一步做好耐旱作物和抗旱品种选育推广工作,做好先进适用节水技术推广应用工作,积极推行农业专业化、标准化生产,实行规模化、产业化经营,为农业增产、农民致富开辟新途径。
 
宁夏的能源、化工、高新技术等支柱产业基本形成气候,工业连续10年呈两位数增长,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力军
“您2005年来的时候,这里还是一片建设工地,现在已经厂房林立了。”9月12日上午,吴邦国前往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调研,神华宁煤集团董事长王俭这样表达自己的无限感念。
目前,宁东已经累计完成投资1040多亿元,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增幅达50%,近3年,固定资产投资分别是145亿元、230亿元、320亿元,占全区总额的近三分之一。
在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吴邦国认真听取基地规划建设情况介绍,详细了解神华宁煤集团煤基烯烃项目进展,对宁东的规划建设给予充分肯定。他强调,搞好煤电、煤化工产业对宁夏今后经济发展至关重要,要坚持科学规划,选准技术路线,加强资源综合利用,进一步延伸产业链,走出一条煤化工的新路子,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把宁东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煤炭基地、煤化工基地、西电东送基地和循环经济示范区。
9月13日下午,吴邦国走进中色(宁夏)东方集团有限公司。公司三分厂门前,“攀登钽铌铍工业新高峰”的石刻在阳光下十分醒目。中国有色集团总经理罗涛指着石刻说:“委员长,10年前您提出的要求,现在已变为了现实。在您的亲切关怀下,中色东方真正成为了世界级企业,我们的自主创新工作已是硕果累累。”
“你们依靠科技进步成长为世界级企业,很好!”吴邦国非常欣慰。
在产品展台前,中色(宁夏)东方集团董事长张创奇拿起一卷钽丝介绍说:“这是世界上最细的钽丝,只有0.06毫米,比头发丝还细,是我们自主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产品。”吴邦国微笑着频频点头。
在控制平台上,张创奇指着控制电脑说:“通过这套控制设备,我们需要制取哪个品级的产品都可以做到。过去是5万比容的钽粉,现在我们能做到20万比容。”吴邦国接连问道:“现在你们的最高水平是多少?国际先进水平是多少?”当听说中色东方的研究水平已达到25万比容,与国际先进水平基本相当,吴邦国连连称赞。
10年岁月,浓缩了多少期待,成就了多少光荣与梦想,想要诉说的实在太多,而相聚如此短暂。很快,分别的时间到了,职工们依依不舍,吴邦国鼓励大家继续依靠科技创新把企业不断做强做大,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吴邦国还到中冶美利纸业有限公司、宁夏发电集团和灵武羊绒工业园区进行了调研。
 
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要努力把宁夏教育搞上去
吴邦国一直关心宁夏教育事业的发展。2005年,他到中宁县调研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时,曾就优先发展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作出重要指示。在吴邦国的亲切关怀下,中宁县一中现代化的新校区已经建成。
9月11日下午,吴邦国抵达中宁县第一高级中学的时候,221名教职工和3200多名学生已经早早守候在这里,以经久不息的掌声欢迎吴邦国的到来。
在这个现代化的新校区里,掌声一次又一次地淹没了吴邦国和孩子们之间的问候和应答。
坐落在银川市的宁夏职业教育实验实训基地初具规模。9月12日下午,吴邦国前往实验实训基地看望师生,详细了解专业设置、就业情况。
教学楼上,甬路两旁,一张张青春的脸洋溢着感动。吴邦国向同学们挥手致意,勉励大家掌握更多知识和本领,成为建设国家和家乡的有用之才。
吴邦国指出,发展经济最终要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而人的素质又与受教育程度直接相关。要继续兴办针对偏远地区农村孩子的寄宿制教育,落实寄宿生生活补助等政策,确保所有孩子不因贫困而失学。要在改善教学条件的同时,着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师资水平和教育质量,努力把宁夏的教育搞上去。
 
以沿黄城市带建设带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是个好的思路
宁夏沿黄城市带集中了全区57%的人口和80%的城镇,创造了全区90%以上的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近年来,宁夏着眼于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和西部大开发新的战略支点,加快建设沿黄城市带。
在宁期间,在从一个调研点赶赴另一个调研点的间隙,吴邦国在疾驶的中巴车上听取了黄河金岸建设情况汇报,详细了解沿黄城市带规划方案和建设进展。
吴邦国指出,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的一大国情,也是宁夏突出的区情。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把沿黄城市带规划建设摆到宁夏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高度来认识、来推动,以此带动乡镇发展和产业发展,带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和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带动农村人口特别是中南部地区农村人口有序转移,促进全区尤其是中南部地区生态建设。要坚持高起点搞好城乡建设规划和城镇体系统一规划,优化产业布局,走出一条统筹城乡发展的城镇化新路。
调研期间,吴邦国反复强调,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要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认真倾听群众呼声,下力气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要进一步加强民族宗教工作,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改革发展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
吴邦国强调,要充分认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艰巨性和紧迫性,把思想和行动切实统一到中央对形势的分析判断和对工作的总体部署上来,紧紧抓住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机遇,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走出一条符合宁夏实际、富有特色的兴区富民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