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法动态
新闻传媒系举办“摄影记者镜头下的力量”专题讲座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9-11-29 阅读数:271
【文法外语系 惠荣 揣美丽/文 黄硕/图】11月27日晚,新闻传媒系师生在中心区311报告厅聆听了《新消息报》摄影记者、第五届全区“最美人物”武晓瑜关于“摄影记者镜头下的力量”的主题讲座。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更是摄影镜头的力量。武晓瑜,宁夏摄影家协会理事,视觉中国签约摄影师,从事摄影工作15年。在自我介绍时,他让学生称呼他为“学长”,而不是“老师”,直白朴素的话语,直接拉近了他和学生的距离。
讲座开始,武晓瑜用希望工程大眼睛女孩这个镜头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讲座中,他强调了真实的重要性,分享作品时,他讲述了照片背后的故事,其中一对公交车情侣出于对自己职业的热爱,把公交车当作婚车,温馨浪漫地举行了结婚仪式,而公交车的旁边就是开着奔驰结婚的一对新人。整个照片对比强烈,又具有感染力。而这样的镜头不是提前设计,也不是现场摆拍,就拍摄在那一瞬间。
镜头是一杆枪,只有对向对的地方才有力量
捕捉每一张照片背后,要有自己的思索和用心。对于如何拍出有力量的照片这个问题,他用自己的作品给出了答案,武晓瑜说:“镜头就是一杆枪,只有对向对的地方才有力量”。讲座过程中,他没有过多渲染拍摄技巧,而是从他的记者经历出发,用一组组生动的照片展示着他的镜头力量。
他的镜头质朴、纯真、对准身边平凡又普通的“小人物”。比如用雨水清洗抹布的清洁工人,无偿照顾癌症病患家庭的保姆,带着手铐却手拿绿植盆栽的犯人。武晓瑜记录了他们的生活,也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新闻事件报道之后,环卫局为此给清洁工人配发新劳保用品,他不仅是唤起了社会捐款的善举,也引发了更多人对特殊人群的关注。
能触动人心的摄影,才是有意义的。
摄影是一门语言,就像写文章,能触动人心的摄影才是有意义的。武晓瑜用自己拍出来的照片解释镜头的力量,“心存美好,热爱生活,一颗好奇心,接地气”这十六个字是他对摄影记者的理解,他的摄影作品,街头巷尾,民生百态,处处是人间烟火气。
讲座中,武晓瑜谆谆教导新闻学专业学生:学新闻的不能只学新闻,功夫在诗外,新闻学专业学生要有丰富的知识累积,甚至要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媒体。在现场互动环节,学生们积极提问,气氛热烈,甚至对于略显稚嫩的问题,武晓瑜也积极回应,给予了现场解答。
本次主题讲座是新闻学专业课程建设中的重要环节,聚焦媒体一线,以好记者讲好故事为依托,校园内外联动,专业和媒体一线交流互惠,让学生们了解一线媒体的发展变化。
嘉宾简介:
武晓瑜,男,80后摄影记者,现供职于新消息报社,宁夏摄影家协会理事,视觉中国签约摄影师。
2005年毕业于宁夏大学新闻学专业,同年7月进入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华兴时报》工作,先后任驻站记者、文字记者及摄影记者。2010年8月转入《新消息报》工作,任摄影记者。
参加工作以来,先后采写和拍摄了大量新闻稿件和新闻图片,其中二十多件新闻作品获宁夏新闻奖一、二、三等奖,十余件作品获全国省级都市报(晚报)新闻奖一、二、三等奖;2015年与同事共同采写的新闻稿件《全城接力帮抗战纪念章回家》获当年度的中国新闻奖三等奖。
此外,还曾被评为宁夏日报报业集团二十佳编辑记者、优秀员工等。2018年被评为宁夏第五批“最美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