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文法动态

探寻丝路文脉,践行绿色旅游 ——2021级、2022级旅游管理班开展专业实践活动

  

发布者: admin-wfwyx1   发布时间:2025-04-12  阅读数:0

【文法外语系 韩小国/文图】为深化课堂理论学习成果,切实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强化产教融合,促进知识的有效转化与应用,同时助力学生精准把握文旅行业的新业态与新动向,4月10日至11日,文法外语系2021级、2022级旅游管理专业的55名学生,在杨丽、冯涛、祁国庆三位老师的带领下,前往宁夏须弥山石窟、六盘山国家森林公园以及冶家民俗村等景区,开展了为期2天的专业实践活动。

1.jpg

须弥山石窟——感悟丝路文化瑰宝

实践首站,师生们抵达宁夏须弥山石窟景区。须弥山石窟位于 “丝绸之路” 东段北道,是多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关键场所。在景区内,同学们参观了以 “丝绸之路和佛教石窟艺术” 为主题的博物馆,并游览了相国寺、大佛楼、桃花沟等主要景点。

期间,同学们进行了实践讲解练习,深入探究须弥山石窟的历史渊源、艺术特色与保护现状。带队教师杨丽结合实际旅游开发案例,现场为同学们详细讲解文化遗产景区的管理要点;冯涛老师则指导学生分组记录游客流量、旅游安全设施等数据,为后续对景区经营规范化的分析研究积累了宝贵素材。通过参观学习,同学们深刻领略到丝路文化的深厚底蕴,对文化遗产景区的运营管理有了更直观地认识。

1.jpg

1.jpg

冶家民俗村——洞察乡村旅游新貌

第二站,师生们来到泾源县乡村旅游产业的示范点 —— 冶家民俗村。冶家民俗村成绩斐然,先后荣获 “全国首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中国最美乡村旅游模范村”“全国旅游扶贫试点村” 等多项荣誉。

同学们通过实地调研发现,冶家民俗村旅游基础设施完备,主要凭借“休闲度假游”“生态观光游”“特色康养游”三种模式推动当地旅游业蓬勃发展。村民们依托山水相依的优美生态环境,积极投身全域旅游建设。在这里,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变得鲜活生动,同学们对旅游业的新方向和新业态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纷纷表示未来要为乡村旅游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六盘山国家森林公园——探索生态旅游之路

4月11日上午,师生们前往六盘山国家森林公园,这里拥有丰富且优质的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其山脉呈南北走向,在历史上是古丝绸之路东段北道的必经之地。

在实践过程中,同学们徒步6公里领略小南川的秀美景色,在凉殿峡的山间小路追寻成吉思汗的足迹。此次活动,让同学们全面了解了景区的基本情况、特色资源构成以及生态建设成就。大家深入探究六盘山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历史文化故事,感受其独特的山水魅力,并围绕景区线路产品开发、生态资源保护及旅游服务提升等方面展开热烈的交流分享。

此次专业实践活动将课堂延伸至行业一线,学生们不仅拓宽了对文旅资源的认知视野,还通过实践式学习熟练掌握了调研方法,专业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带队教师团队全程紧扣课程目标,进行针对性指导,成功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目标。未来,文法外语系将持续深化校企地合作,大力推动产教融合,为培养应用型旅游人才搭建更为广阔的实践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