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文法动态

文法外语系新闻学专业“传媒文法大讲堂”系列讲座开讲——创新创业 产教融合一起出发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8-11-22  阅读数:437

【文法外语系 揣美丽/文 王生宝/图 】在媒体话语权下放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化媒体异军突起,如何打破常规、寻求突破,探索出专业发展的革新之路,是新闻学专业亟待解决的命题。11月21日,我系新闻学专业“传媒文法大讲堂”系列讲座在中心区311报告厅举行。本次讲座以“产教融合和创新创业”为主题,邀请了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原党委书记、社长白皋和著名纪录片导演武钟山两位业界老师给学生带来“社会化媒体背景下新闻学实践教学改革”的新思考。

讲座伊始,教师胡月详细介绍了讲座发起的原因和背景,并在社会化媒体不断涌现的环境下,开始了这场“业界—学界—行业”之间的对话,一场关乎时间和新闻学实践教学改革的拉锯战正在上演。

白皋:“财经记者是我们杂志的主要需求”

在行业对话环节,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原社长白皋首先道出了心声“我真的羡慕你们能够在大学学习!”紧接着,他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分享了“创业路上,用坚守见证变革”的主题,并讲述了在《宁夏日报》长达八年的编辑经历。“财经记者是我们杂志的主要需求”,结合行业发展,他指出深度报道是行业发展的一大方向,记者必须在笔杆子上下功夫。一番肺腑之言,表达了老报人对新闻学子的深切期许。

新闻行业是与时俱进的行业。从报纸到杂志40年的新闻生涯,白皋社长用自己的行动见证了行业的变革。如今,从北京起家的《新商务周刊》适应媒介发展潮流,衍生出湖畔影业、视觉宁夏图库、宁夏蓝略智库研究院、V频数等多种产品形态。宁夏蓝略智库研究院自启动以来,已成为宁夏第一家社会智库;湖畔影业把“做最懂宁夏人的视频公司”作为自己的发展宗旨。

武钟山:“做纪录片就要学会用真心和人打交道”

新闻业是和人打交道的行业。著名纪录片导演武钟山讲述了公司创办的缘起,并介绍了自己和文化部非遗传承人“抢救性工程”结缘的过程。“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如果不是对文化的浓厚兴趣,或许也不会有现在他对行业的执着和恪守。“用心做事”、“要在采、写、拍摄等方面有所专长”、“新闻人应该是杂家”是他不断提到的字眼,“你们还来得及看书,你们……”幽默风趣的语言,成为了讲座的一大亮点。

其创办的山石映画(宁夏)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座右铭,致力于影像的传播,武钟山参与拍摄了《唐之韵》、《晋商》等知名纪录片,近年来,重点聚焦“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并用影像记录了《泥塑匠人》等多种非遗系列。

交锋论坛:一场“业界-学界-行业”的对话

接着,交锋论坛紧锣密鼓地进行。围绕学院整体转型的目标,业界代表白皋、武钟山,学界代表朱晓莉,学生代表孙莹,就新闻学实践课程改革如何适应行业需求开始了这场意义非凡的对话。在新闻学成为学院创新创业重点建设学科,并成为产教融合重点建设项目的背景下,就如何打开学生职业生涯的困惑,业界代表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最后的寄语环节,在场嘉宾表达了对学生的期许,“新闻学子要勇于承担责任”,系副主任朱晓莉还分享了臧克家的“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诗句,激励学生要珍惜学习时光,自我奋进。

讲座过程中,新闻学子还现场观看了纪录片《泥塑匠人》,通过隆德杨氏泥彩塑的故事,领略了纪录片的魅力。优秀毕业生代表张轶豪、秦玥也讲述了参与拍摄纪录片的经历。

新闻学课程是以实践为主的专业课程,而课程改革的思路一直是学科建设过程中探索的重点。传媒文法大讲堂自举办以来,一直以行业发展动态为讲座的主题,如何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适应行业的发展变化,是新闻专业师生孜孜不倦的追求。